“新安全觀”、“和諧世界”、“新型大國關系”、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、“一帶一路”……近年來,我國在國際外交舞臺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外交理念。隨著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,這些刷新國際交往觀念的新理念也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廣泛的認同。面對不同的文化背景,如何向國際社會精準翻譯介紹中國特色外交理念與話語?如何從概念基石到理論框架,構建起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?這種現(xiàn)實需求亟須相關學科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。
以政治等效作為翻譯標準
在國與國的交往中,從某個外交理念的提出到對外傳播,繼而被對方準確理解,翻譯在其中發(fā)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。在鄭州大學中國外交話語研究中心主任楊明星看來,外交創(chuàng)新需要話語創(chuàng)新,話語創(chuàng)新需要翻譯創(chuàng)新。外交話語翻譯是維護國家利益、塑造國家形象、推動中國文化“走出去”、提升國際話語權和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渠道之一。
外交話語翻譯不同于其他語用環(huán)境下的翻譯。“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極強的政策性是外交話語翻譯最重要、最突出的特點。”楊明星認為,需要以“政治等效”作為外交話語翻譯的重要標準和原則。一方面,要準確、忠實反映源語言和說話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語境;另一方面,要用接受方所能理解的譯入語來表達,使雙方得到的政治含義信息等效,使譯文能起到與原文相同或相似的交際功能。
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傳播戰(zhàn)略研究室副主任范大祺以翻譯學“信達雅”要求比照說,外交話語的翻譯更強調“信”和“達”。前者尤為首要,要求在政治意義上完整準確地翻譯表達;其次是“達”,也就是翻譯效果原則,使外國受眾想了解、聽得懂、愿接受。
“外交話語翻譯尤其需要注意雙方文化背景,尤其是對政治文化背景有透徹的了解?!敝袊鴩H問題研究院原副院長郭憲綱認為,一個概念的翻譯可能有多種語言表達方式,能否準確翻譯出一個外交話語概念所蘊含的豐富含意,讓對方能夠完全理解,使用怎樣的語言表達是非常講究技巧的。應當充分考慮對方的政治文化背景,選擇恰當?shù)恼Z言,將話語的內涵、外延等信息進行完整傳遞。
外交新理念獲國際認可
“新型大國關系”、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、“一帶一路”等理念,經(jīng)過各種場合和渠道的對外翻譯與傳播,在國際外交舞臺上逐漸贏得認可,也反映出我國在對外話語體系建設、提升國際政治話語權等領域的成就。
以“新型大國關系”理念為例,該理念是我國領導人近年來提出的重大外交構想,如今也成為中美關系語境中頻繁出現(xiàn)的外交新詞匯?!半m只有短短六個字,但卻具有豐富的和平外交思想和文化內涵,代表著一種全新的、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關系理論,已成為中美高層會晤的必談話題和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?!睏蠲餍歉嬖V記者,對于這一重大外交新理念的翻譯,需要國際關系學、外交學等跨學科視角的思考。中國摒棄西方外交邏輯和語言傳統(tǒng)習慣,對“新型大國關系”進行了創(chuàng)造性翻譯,統(tǒng)一譯為“a new model of major country relationship”。不僅忠實、有效地傳遞了中國對美外交政策的宗旨,重塑了“大國”的概念和形象,也贏得了美方的積極反應和認同,堪稱“政治等效”翻譯的典型。
據(jù)郭憲綱觀察,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今年訪華時,將“中美新型大國關系”這一理念的內涵一字不落地表達出來,“由此可見西方世界正在逐漸接受我們的外交新理念”。
不可否認,有些新理念、新話語的對外翻譯與傳播需要一定的過程。但也正如范大祺所說,我們提出的一些新話語具有原創(chuàng)性,外國人對其有時不能很快理解,當他們的理解和我們的表達之間有距離時,我們依然應當保持道路自信、理論自信、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。
在郭憲綱看來,外交話語體系的翻譯與傳播是一項復雜工程,除了需要準確翻譯,還需要堅持宣講,在與傳統(tǒng)思維模式進行不斷溝通的過程中,用中國特色外交理念為國際外交領域注入新的血液。
形成有機架構下的理論體系
黨的十八大以來,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外宣工作和話語能力建設,提出要“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”等歷史使命?!皩ν庠捳Z體系建設必須突破傳統(tǒng)的話語范式,創(chuàng)新對外表達方式,搶占話語制高點。既要中國發(fā)聲、文化自信、特色鮮明,又要達到國際表達、融通中外、受眾理解,實現(xiàn)民族性與國際化的高度統(tǒng)一?!痹跅蠲餍强磥?,要實現(xiàn)這個目標,就必須重視外交話語理論和實踐的創(chuàng)新,外交語言學和翻譯學的理論支撐與指導必不可少。
在受訪學者看來,如果將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比作大廈,那么這一系列帶有時代特色、中國印記的外交理念就如同建設大廈的基石和磚瓦。未來,還需要學界進一步思考,如何將我國現(xiàn)階段提出的一系列外交話語在理論建設的有機架構下形成理論體系。“這些理念本身就蘊含著有機的內在聯(lián)系,具有共同的內涵。但目前學界還沒有進行嚴格、系統(tǒng)地梳理和研究,對其內在的有機關系沒有厘清。當一系列外交新理念不斷推出,不僅要有準確的翻譯,從個別外交理念延伸出具體路徑,將其進行理論化、豐富化,增加外界對其的理解才更有意義?!惫鶓椌V說。
鑒于對外話語體系建設的高度復雜性,受訪學者認為,這一領域的研究探索具有學科關聯(lián)度高、交叉性強的特點,應充分吸收和借鑒外交學、國際政治學、國際關系學、跨文化交際,以及翻譯學、社會語言學、話語分析、修辭學和語料庫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和成果。今年2月,在中國外文局等機構推動下,中國翻譯協(xié)會對外話語體系研究委員會成立,吸收高校、黨政機關等從事話語翻譯和教學實踐的工作者?!白屧捳Z生產、傳播環(huán)節(jié)的人才與轉換環(huán)節(jié)的人才融合溝通,在一個平臺和機制上共同探討和研究?!狈洞箪鹘榻B說。今年3月,鄭州大學也成立了中國外交話語研究中心,致力于系統(tǒng)分析中國外交關鍵詞的語言規(guī)律和權威譯法,探索外交語言學和外交翻譯學的理論構建和學科建設,同時還將重點建設外交術語庫和外交語料庫。